返回

回到宋末成為岳飛師叔

首頁
關燈
護眼
字型:
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靖康(上)

 就在林淵準備著過年的時候,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軍,已經攻破了滑州,大軍飲馬黃河,兵鋒直指汴京。

 要知道,滑州屬於京畿路,滑州既破,離開封那就真真的只有咫尺之遙了。

 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聽說金國大軍已經離汴京如此之近,嚇的他一度昏厥。

 被太醫救醒過來後,他思慮再三,覺得開封難守,意圖帶宗室和朝中大臣前往南方躲避,但是被李綱力阻。

 李綱,字伯紀,號梁溪先生,常州人,時任太常少卿。

 他聽說道君皇帝望風而逃,欲棄京城不顧時,氣憤異常。聯合幾名御史,帶著他熬夜寫的《御戎五策》直闖垂拱殿,上奏道君皇帝,言道要走可以,但應禪位於太子趙桓,以守祖宗社廟。

 ——這也就是在宋朝,如果是在其他朝代,他這種行為,估計早就被打死了。但哪怕是在宋朝,這種行為,也只有一個李綱敢做。

 宋徽宗不得已,只能聽從李綱的建議,在快過年的時候緊急禪位給了太子趙桓,是為宋欽宗。

 事實上,此時新任官家宋欽宗趙桓也是六神無主,他即位後,便擬改元為靖康,原本寓意為平靖安康,可惜金兵並未如他的願,完全沒有退兵的意思,反而日近一日。

 新皇剛剛即位沒多久,太學生陳東於十二月二十七日,上書要求誅殺“六賊”,以安天下。

 “六賊”者,乃蔡京、王黼、童貫、梁師成、朱勔、李彥這六人,皆是百姓公認貪贓枉法、禍害朝綱、荼毒天下的大奸臣。

 陳東言道:“今日之事,蔡京壞亂於前,梁師成陰謀於後,李彥結怨於西北,朱勔結怨於東南,王黼、童貫又結怨於遼、金,創開邊釁。宜誅六賊,傳首四方,以謝天下。”

 時逢新年,欽宗和太上道君皇帝都當做沒有看到一樣,沒有給予任何回應。

 好不容易熬到過完年,正月初三時,太上道君皇帝宋徽宗聽說金兵已經全軍渡過了黃河,嚇得他心膽俱裂,當日便帶著童貫、高俅、蔡攸等幾名近臣,以“燒香”為名,在數千兵馬的護送下,一路南逃至亳州,到了亳州後還是覺得不安全,稍微休息了兩天,又逃至鎮江。不少重臣如蔡京等人,也紛紛外逃,追隨太上道君皇帝而去。

 事實上,宋欽宗自己也怕啊!

 他見宋徽宗逃走了,隔天也欲帶著皇后朱氏逃離汴京,前往襄陽避難,結果又是被李綱抱著大腿拼死勸阻,最終未能出行,不得不留了下來。

 既然走不了了,他只能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、親征行營使,負責保衛汴京,抵抗金軍。

 與此同時,陳東再次上書要求誅殺“六賊”,一起附和他的人也越來越多,欽宗不得已,下令將朱勔放歸田裡;貶黜王黼為崇信軍節度使,前往永州安置,不過在路上被人所殺;賜死李彥,籍沒其家資;梁師成原本交好於宋欽宗,欽宗原本想把他保住,但是最終還是將他貶為彰化軍節度使,後面又派人將他縊死。另外兩位,蔡京、童貫因為受太上道君皇帝庇護,暫且沒事,但是金兵退兵後,最終也被誅殺,連同之前只是被貶的朱勔也被誅殺。

 朝中在清除“六賊”餘氛的同時,李綱也抓緊時間重整軍隊,修葺城防,以防金兵。但是汴京百餘年承平,未經戰事,士卒久未訓練,而且多有吃空餉,城牆亦年久失修,各種防禦器械也要重新除錯,一時忙的手忙腳亂的。

 正月初七,作為金兵前鋒的郭藥師抵達汴京城下。他來到汴京後第一件事,便拿下了汴京西北的牟駝崗。

 牟駝崗是宋朝的養馬場,宋朝好不容易積攢的兩萬多匹戰馬,頃刻間被金兵盡取,百數十年的積累,盡為他人做嫁衣,而且整個過程完全不費吹灰之力。

 這真的只能說李綱只是一介文臣,雖然剛烈果敢,卻毫不知兵的緣故了。

 拿下牟駝崗後沒兩天,完顏宗望也率大軍也抵達了汴京城下。

 他白河一戰後,原本只剩下三萬多人,在燕京城中,收降了郭藥師的常勝軍,後面一路上也收了大大小小不少的降兵,此時兵力已經膨脹到六萬餘人。

 不過劉彥宗率萬餘漢軍駐紮在黃河邊,防止後路被抄,所以最終跟隨完顏宗望來到汴京城下的,只有五萬多人。

 而宋朝那邊,太上皇趙佶南巡,因為走的太急,只帶了五千人不到。此時汴京城中,哪怕除去吃空餉的人,光禁軍亦還有十幾萬人。加上臨時徵召來協助守城的百姓,計有二三十萬的兵力,近五六倍於金兵,但是面對金兵,無一人敢出城與之一戰。

 修整兩天後,完顏宗望便開始試探性的攻城。

 但是汴京城畢竟是宋朝的一國之都,城高牆厚,而且李綱確實也還是做了點事情,在金兵抵達之前及時完成了防禦部署,在敵軍攻城之時,更是親自親冒矢石,登城督戰,吃住都在城樓上,穩定了軍心。此外,宋金之間的兵力差距也確實非常大,守城方有著城牆的保護,兵士們不用和金兵近身交戰,也沒有那麼恐懼,所以哪怕金兵攻勢再猛,最終還是守了下來。

 完顏宗望亦是親自督戰,連續猛攻了八九天,都沒有辦法攻上汴京的城牆,最後不得不收兵後退。

 ——此時,宋朝各勤王大軍已經陸續在抵達,他們屯兵在外,威脅著金兵的側翼。城內外的宋軍,加起來已經有三四十萬之多,而且不少人還在路上。

 金兵畏懼於宋軍之勢大,見汴京始終拿不下,生怕宋軍會里應外合攻出來,所以不得不退後至汴京西北遠郊的孟陽紮營。

 至此時,宋金雙方都是麻桿打狼兩頭怕,戰事一時沉寂下來。

 宋欽宗雖然倚重李綱,但是此時朝廷中還是以主和派為主,李邦彥為太宰兼門下侍郎,張邦昌為少宰兼中書侍郎,二人一心攛掇宋欽宗議和,此外還有汪伯彥、黃潛善、李梲(音同卓)等人,皆為主和派,但是這幾人後面有沒有金人的影子,那就誰也不知道了。

 宋欽宗自己對金兵更是既驚且懼,想把他們早點打發走,自然也是有心議和,君臣雙方俱是一拍即合,當下便派了使者前往金營。

 這名出使的使者名叫鄭望之,彭城人(今江蘇徐州),乃是徽宗崇寧五年的進士,時任駕部員外郎,宋欽宗提拔他為假工部尚書侍郎、軍前計議使,叮囑他好好和金兵溝通,儘量達成合議。

 結果鄭望之戰戰兢兢來到金營,連完顏宗望的面都沒有見到,就被趕了回來。

 完顏宗望對左右道:“和議如此大事,南朝卻派一個小小的假工部侍郎前來,豈不是輕視我等?”故欲將鄭望之逐出營去。

 不過時立愛將完顏宗望勸住,他道:“宋軍每過一日,兵便多勝一日,我等五萬餘人孤軍深入,眼見汴京城急切難下,既然宋國有心議和,不如就此罷戰。”

 事實上,完顏宗望到底也還是有點怕的,西路軍完顏宗翰阻於太原城下,遲遲不至。而汴京城高牆厚,他兵微將寡,確實打不下來,眼見宋朝那邊,勤王大軍日益增多,他此時也是進退兩難,心中多少有點發虛,所以時立愛一勸,他也就坡下驢,當下派了個叫做吳孝民的使者和鄭望之一起去了汴京面見宋欽宗。

 吳孝民對宋欽宗趙桓道:“此前種種,皆是上皇(宋徽宗)手中所為。既然上皇已經禪位,過去的事情不必計較了。請少帝(指欽宗)同大金重新結盟修好,派遣高官前往我軍請和。”

 宋欽宗趙桓見金兵願意議和,自然大喜過望,等吳孝民退下後,便和群臣商議去金營議和的人選。

 李綱自告奮勇的向欽宗請求讓他去,但是宋欽宗趙桓道:“卿身負守城重任。國家安危,系卿一身,豈可離開?還是讓李梲去吧。”

 其實宋欽宗哪裡是覺得李綱不可或離啊,主要是怕他脾氣太臭,過於剛直,派他去,別把議和的事情搞砸了。

 李梲此時是樞密院的長官,若是按照身份和職責,讓他出使,其實也是正理,只是此人向來膽小怕事,貪生怕死。

 李綱當然也知道李梲這個人的秉性,他苦苦哀求宋欽宗,讓他換一個人選。他對欽宗奏道:“金兵大軍兵臨城下,而西軍的勤王大軍遲遲不至,議和不是不行,但是此時優勢在我,金兵糧少而兵微,議和條款不可太過,否則容易讓金兵看穿朝廷的虛實,會更加輕視我等,未來必後患無窮。而李梲此人,素來柔懦,我怕他會誤事啊。”

 但是欽宗不聽,執意讓李梲前去。

 果然,李梲行至金營,便吃了一個完顏宗望特意給他準備的下馬威。

 長長的兩排金兵凶神惡煞的列在完顏宗望的金帳兩旁,雖然一句話都沒有,但是盡皆雙目圓睜,眼光灼灼的盯著他,手中更是長刀緊握,像是一言不合便欲將他砍殺,嚇的李梲兩股戰戰,好不容易穿過這兩列金兵的列陣,走到完顏宗望的金帳中,已經是大汗淋漓,面無人色。

 完顏宗望見他如此形狀,心中對宋朝的藐視又多了一層。他當即獅子大開口,第一,要求宋朝賠付金子五百萬兩,銀子五千萬兩,牛馬一萬頭,綢緞一百萬匹;第二,宋欽宗必須尊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為伯父,以後國書往來,需行子侄禮;第三,宋朝割讓太原、中山、河間三鎮給金國,第四,宋欽宗須派遣宰相、親王到金營為人質,把金軍安全送過黃河。

 李梲沒有絲毫辯駁,將這四個條件一字不易的帶到了宋欽宗的面前。

 宋欽宗固然一心想議和,但是看見如此苛刻的條件,也是直犯嘀咕。宋廷上下,像是炸開了鍋,李綱為首的主戰派更是竭力反對。

 但是以李邦彥、張邦昌為首的主和派,攛掇著宋欽宗先把條件答應下來,不管怎麼樣,先把金兵從汴京城騙走再說,以後能不能按照條約履行,以後再商議,大不了賴賬而已,又不是沒有賴過。

 至於金兵發現他們賴賬後會不會再一次南下,那是以後的事情。

 火燒眉毛,且只顧眼前吧。

 所以宋欽宗考慮再三,最終還是咬牙答應了完顏宗望的議和條件,不過,他藉口金兵要的金銀財物實在太多,他一下也拿不出來,只能慢慢籌措。

 ——事實上,這個也不是藉口。宋朝把國庫翻了個底朝天,所籌措的金銀離完顏宗望要求的,也還差的遠,一半都不到。

 不過完顏宗望要的人質,宋欽宗倒是已經派了過去,乃是太宰張邦昌和宋徽宗第九個兒子、宋欽宗的異母弟弟,康王趙構,也就是後世南宋高祖皇帝。

如果您覺得《回到宋末成為岳飛師叔》小說很精彩的話,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,謝謝支援!

( 本書網址:https://m.xiaoshuo.life/323737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