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兩宋哀歌

首頁
關燈
護眼
字型:
第4章 第四章 白河

章節不全?請訪問:同名小說

 郭藥師於十一月四日出發,到六日上午,他率軍剛抵達三河縣時,便與金兵偵騎撞上。

 他沒有再往前走,就地尋了個地方下了大營。

 至四日上午,金兵大部便出現在了常勝軍的面前,雙方隔著白河對峙。

 白河亦稱漁水、沽水、沽河、潞水、潞河、漵水、白嶼河,發源於河北省沽源縣,經赤城縣,延慶縣、密雲縣,於密雲縣城之西南的河漕村匯合另外一條河潮河後,形成潮白河,因為是三河交匯處,此地故稱為三河縣,距離燕京,大概一百五六十里地。

 後世,新中國成立後,在此地上游不遠處攔河修壩,修建水庫,也就是密雲水庫。不過此時的密雲水庫這裡,還是一片平地,附近甚至還有村莊存在,只不過看見大軍來臨,百姓們一個個都拖家帶口逃進了山中。

 白河北面約莫六七十里地,就是號稱燕京鎖匙的古北口。早在南北朝的北齊年間,這裡就修建了長城,用以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,只可惜五百多年來,北齊長城早已年久失修,已經不堪使用了。

 遼國時期,這裡乃是遼國腹地,耶律氏從未想到有敵人能夠打到燕京來,所以也從來沒有想過去修復它,等後面女真崛起,金國大軍無敵於世,遼國四分五裂,內憂外患不斷,就再也沒有機會去修復它了。

 當然,對於宋朝來說,古北口長城修不修,其實都不重要了,因為平州在金國手裡。

 平州也就是後世的唐山和秦皇島那邊,燕山的兩個重要隘口榆關和盧龍寨都在這裡。榆關也就是後世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,盧龍寨就是後世所稱的喜峰口。

 這兩個關隘此時都在金國手中,單守古北口,那就毫無意義了。

 此次金國伐宋,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以完顏斜也(完顏杲)為都元帥,負責調兵遣將,不過完顏斜也只是坐鎮金國此時的都城會寧府,並未親自統兵上前線。

 金國大軍兵分兩路,西路軍統領是金國戰神完顏宗翰,宋人一般叫他粘罕,乃是金國前國相完顏撒改之子。他率麾下大將完顏婁室、完顏銀術可自宣大一路南下,往太原方向攻去。

 東路金兵就比較複雜了。東路軍名義上的都統,乃是完顏闍母,他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同父異母的兄弟,也是金國的一員猛將,遼國東南西北中五個都城,他都有份參與攻打,西京大同和南京析津府(即燕京)更是他獨自一個人帶兵打下來的,但是他猛則猛矣,真正帶兵打仗的能力還是遠遠不如侄子完顏宗望(完顏斡離不),所以他雖然是東路軍的都統,但是東路軍事實上是以監軍完顏宗望為主。

 完顏宗望是完顏阿骨打的二兒子,在軍中威望素著,人稱“二太子”、“菩薩太子”。因為之前要處理張覺事變,他有一部軍隊駐軍於平州,所以他此番也是從平州出發,而完顏闍母則率軍自會寧府出發,雙方約定在燕京城下匯合,一起拿下燕京。

 完顏闍母路程雖然比完顏宗望遠,不過他早早就出發了,所以反而先立功,拿下檀州的就是他。

 而完顏宗望那邊也不遑多讓,於次日,也就是二十七日拿下了薊州,正在往燕京而去。

 說實話,完顏闍母軍中威望被侄子壓過一頭,個個都覺得完顏宗望比他厲害,他是有點不開心的。而且此次出發,完顏吳乞買也多次叮囑他,凡事多聽完顏宗望的意見,心中更是不爽。

 此時正好偵騎探知郭藥師率常勝軍在往這邊來,為了在侄子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,他並未退縮,而是盡起大軍,率軍迎了上去,和常勝軍在白河對峙。

 雙方此時的兵馬,其實是差不多的。

 常勝軍在投降宋朝之前,只有八千兵馬,騎兵更是隻有五百騎。

 在背遼投宋後,郭藥師深受宋徽宗趙佶的喜愛,要糧給糧,要兵甲給兵甲,除了馬匹給的不多,其他能給的基本上都給了,所以短短三年裡,常勝軍的兵馬一下子膨脹到了四萬五千多人,現在又新招了兩三千的新兵,總共是差不多有四萬八千人左右,騎兵也有五千餘人了。

 但是常勝軍也並不是郭藥師一家獨大。

 之前說過,原來常勝軍還是叫做怨軍的時候,分為前宜營、後宜營、前錦營、後錦營、乾營、顯營、乾顯大營、巖州營共八營,而統領整個怨軍的,叫董小丑,郭藥師只是其中一營的統領。

 後面怨軍因攻打利州失敗,董小丑被遼國下令處死,結果引發其部下羅青漢、董仲孫等人率眾譁變,於是引來遼軍都統耶律餘睹率兵彈壓。

 郭藥師在那個時候,就開啟了他的背叛生涯:他聯絡上了耶律餘睹,得其首肯後,便暗中串聯另外幾個營的統領,即劉舜仁、張令徽、甄五臣這三人,將引發叛亂的羅青漢、董仲孫等人誅殺,將首級獻給了耶律餘睹。

 叛亂平息後,怨軍被一分為二,羅青漢、董仲孫等部被收歸為遼國禁軍,而剩下的郭藥師等四人依舊是怨軍都統。

 所以,最早常勝軍中是有四個山頭的。

 不過後面在常勝軍投降宋朝後,郭藥師曾向當時的統領宋朝伐遼大軍的宣撫使童貫獻計奇襲燕京,被童貫採納,只可惜最終功敗垂成。甄五臣於此役中身負重傷,最後是被郭藥師親自背下了戰場,他有感於此,故完全投靠了郭藥師,不但將部下全部與郭藥師部合併,自己更是成為了郭藥師的親衛統領,四個山頭從此少了一個,便只有三個山頭了。

 常勝軍四萬五千餘老卒,郭藥師和甄五臣麾下,只有一半多兵馬,大概兩萬五左右,而劉舜仁和張令徽麾下,亦有兩萬左右的兵馬。

 此番郭藥師出兵迎戰金兵,只留了五千人駐守燕京城,此外,林淵所在的新兵營在後面押送糧草,他和甄五臣率麾下剩餘將士一馬當先出發。

 常勝軍的另外兩個山頭,劉舜仁和張令徽,自然樂見郭藥師所部去和金兵拼命,出兵的時候就磨磨蹭蹭的,遲遲才出兵,一路上更是走一段路休息一下,故意拖延時間,郭藥師兩天半就走完的路程,張劉二人走了三日多都還沒有走到,故此時與金兵對峙的,其實只有郭藥師本部的兩萬餘人而已。

 而金兵那邊,東路軍的金兵號稱六萬,事實上也只有四萬餘人,和常勝軍整體其實差不多,只是金兵那邊騎卒更多一點,有八千餘騎。

 別看古代打仗動不動就是什麼幾十萬人上百萬人,很多其實都是號稱而已,真正的戰兵人數,估計也就是幾分之一甚至還不到。比如金國真正的崛起的立國之戰,護步達崗之戰,遼國傾國而來,號稱七十萬人,那是因為遼國全民皆兵,“凡十五歲以上,五十歲以下的青壯,皆在軍籍”,事實上很多都是後勤民夫。

 遼國真正脫產的軍隊,只有一個皮室軍和一個屬珊軍,還有一個半脫產的宮分軍,全盛之時,皮室軍也就只有三萬人,屬珊軍兩萬人,都是騎兵,而宮分軍全盛之時有四十萬人,但是騎兵只有八萬不到。

 到了護步達崗之戰時,遼國已經日薄西山了,號稱的七十萬人之中,戰兵只有十萬人左右,騎兵也就兩萬餘!

 到了現在,北方苦寒,本來就是地廣人稀,金國和遼國連年征戰,至今已經打了整整十個年頭,金國哪怕現在已經完全吞併了遼國,但是雙方都死傷慘重,人口已經大大減少不說。長時間高烈度的作戰,連馬匹也折損了不少。尤其是這個時候,馬匹是還沒有用上馬蹄鐵的,所以能夠用來作為戰馬的馬匹也越來越少了。

 這四萬多人加上東路軍完顏宗翰的四萬多人,基本上已經是金國能拿的出來的絕大部分兵力了。

 而且這四萬餘人,亦是一分為二,完顏闍母和完顏宗望基本上各率一半的人馬。

 所以此時,郭藥師和完顏闍母的兵力,基本上是差不多的,都是兩萬人左右。

 既然兵力都差不多,雙方也都是心高氣傲之人,完顏闍母沒有退縮的道理,郭藥師就更沒有。

 他為何要棄城出擊?一來他覺得常勝軍並不比由遼國降軍組成的金兵差,二來,他也是想趁著金兵還沒有匯合,先集中兵力,斷其一指!

 所以這一仗,雙方都憋足了勁,誓要給對方一個好看!

如果您覺得《兩宋哀歌》小說很精彩的話,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,謝謝支援!

( 本書網址:https://m.xiaoshuo.life/330649 )

章節不全?請訪問:同名小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