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

首頁
關燈
護眼
字型:
第7章 第007章 皇家的事,怎麼能是賣呢?

 齊泰慌忙說道:“陛下,洪武皇帝留有遺詔,不許藩王進京……”

 朱允炆反問道:“洪武皇帝的遺詔,幹本朝何事?洪武皇帝還不許江南昆滬之地人氏任戶部主官,朕不一樣改了?”

 “天下沒有萬古不變的法度。”

 朱允炆翻了個白眼。

 齊泰聽得人都傻了,這位永樂皇帝朱允炆,不按照套路出牌啊,這麼重要的大事,朱允炆居然不和自己商議一番,太后是否知道?

 祖訓錄還在,洪武皇帝朱元璋屍骨未寒,你這新帝登基,馬上就要做出違背老祖宗的決定了麼……

 而且,燕王素來強勢,招入京師為大將軍王,就不怕威脅帝位?

 真不知道,這個皇帝是不是傻的。

 暴昭也拱手說道:“陛下,此策不妥,燕王素在邊軍領軍,若是提為大將軍王,徵北大將軍,則大明軍事悉在他手,若他不遵循藩王之禮該當如何?”

 暴昭這話就很直接了。

 意思是你把四叔朱棣召進京師,他掌握軍權,到時候引狼入室,結果謀權篡位怎麼辦?

 朱允炆咧嘴笑,說實話,他一點都不擔心四叔朱棣篡位謀反。

 甚至巴不得燕王四叔衝進來,一腳踹翻護衛,指著自己鼻子罵道:“你這昏君,我大明的祖宗基業,就要敗壞在你手裡啦!”

 這時,按照正常劇情,朱允炆都該怒目而視,和燕王朱棣對峙。

 但朱允炆決定反套路。

 要真有這一天,燕王四叔準備謀反,他舉雙手贊成,喜極而泣,大喊:“四叔,你終於來了,這他孃的當皇帝太累了,皇位給你,美人,哦不是,放我去做個太平王侯吧。”

 這天下本來就是老朱家的,與我何干?

 朱允炆越來越覺得自己智商線上,我他孃的真是個小天才。

 皇爺爺朱元璋泉下有知,肯定得蹦起來給我點個贊。

 對他而言,做皇帝有什麼好的,還不如做個逍遙王爺,欺男霸女,強搶良家,有時候他還挺羨慕周王的,至少他不需要為亂七八糟的國事操心,河南還得舉半省的賦稅供養著他。

 能躺平,誰特麼願意累成狗啊。

 再說,自己給了四叔朱棣一個機會,那就是如何處理周王朱橚,他決定用四叔朱棣來擔任削藩急先鋒,讓朱棣自己對自己那些弟弟們下手,尤其是犯法較多的幾個王爺,如果燕王朱棣秉公處理同母弟弟周王朱橚,朱允炆尋思,等燕王四叔進京了,好好跟他開誠佈公的聊聊。

 如果朱棣願意讓自己當個太平王侯,他真不介意禪讓,在後宮努力造小人,管個屁的奏摺國事,統統滾吧,這皇帝,誰愛做誰做去!

 李景隆也提出反對意見。

 “陛下,若臣進入內閣,那我大明五軍都督府則置於何處?”

 “且以藩王掌軍,並無先例,若開了此例,以後大明諸藩王豈不是都能掌軍?臣擔心此會引起禍端,九邊藩王見燕王可入京,紛紛效仿,我大明危矣,祖宗法度何在,朝廷威嚴何在?故而藩王不可隨意調動啊,陛下!”

 李景隆的話,徐輝祖也翹首盯著朱允炆等待回答。

 底下一干武將,如長興侯耿炳文,也是凝神豎起耳朵。

 在藍玉謀反案之後,洪武皇帝朱元璋將左軍都督府,右軍都督府合併為五軍都督府,並且對五軍都督府進行控制,實際上是在用兵部掌控五軍都督府,五軍都督府負責作戰,而調令需要兵部的兵符,聖旨。

 這是分權,也是給武將上保險。

 實際上這在無形中也削弱了軍方武將勳貴的勢力。

 再加上,朱允炆前身有意用齊泰掌管兵部,這早就讓李景隆不滿了,如今又搞個朱棣來分權?

 其實對李景隆來說,天子是朱允炆或者朱棣,沒有區別,但是兵部被誰掌握,這區別很大,直接關係到軍方的切身利益,至於什麼藩王做不做亂……

 這天下是你老朱家的,關我李景隆何事?

 無論哪位朱明皇族當皇帝,都會重用李景隆,因為父親李文忠在軍中舊部遍天下。

 朱允炆咧嘴笑了笑,這幫人也是人精,說話彎彎繞繞,名義上是為大明著想,其實還是在給自己邀權,擔心自己既得利益受損。

 他說道:“軍事乃國之大事,朕決定對五軍都督府進行改革,設大都督和左右都督三位都督,大都督掌管軍機大事,左右都督一位負責練兵,一位負責後勤等事宜,此事可以等我燕王四叔進京之後,再行磋商。”

 “另外,朕決心在太學設定皇家學院,所有大明皇族,藩王后代,年滿七歲,都需進入皇家學院學習,十六歲後,統一進入各地衛所軍訓,此為保持我大明皇族勇武之氣,尚武之風,且所有藩王世子就藩之前,必須去邊關衛所戍邊三年,服役期滿透過朝廷認可才能就藩。”

 朱允炆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。

 他想要用朱明皇族掌軍。

 說實話,根據前世看的那本歷史網文來說,老朱家人才蠻多的。

 出過木匠,跳水運動員,留學生,道士,一夫一妻制鐵桿,還有各種各種。

 如今大明的初代藩王,猛人也多。

 如寧王,燕王,肅王,這些邊塞的王爺都能領軍打仗,湘王朱柏也率領衛所鎮壓過荊楚蠻叛亂,作為一個後世來的人,朱允炆沒有狹隘的觀點,這些王爺能打仗,沒必要把他們當豬養,給他們廣闊天空,開疆擴土不是很好?

 大明還有很多疆域沒收回來呢。

 朱允炆心心念唸的,可是那個海棠葉。

 前世那個時空,大明將王爺們當豬養。

 滿清入關時,朱明皇族其實也湧現出許多有能力的王族,可惜大廈將傾,無能為力。

 養民如羊,不如養民如狼。

 如果能讓大明皇族崇武尚武,積極開拓,充滿進取之心,朱允炆覺得沒什麼問題,但是必須要小心平衡,不能出現內亂,出現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那種後果。

 這就需要大明一致對外,瘋狂開拓……

 除了北方,還有廣闊的海洋,如今大明可以開拓的地方很多很多,他有的是時間讓皇族子弟們長長見識,把眼光看向世界,看向西方,看向大海。

 北元蒙古騎兵雖強,但這個時候還是被大明按在地上摩擦。

 而且北元蒙古諸部自己也內亂不止,元順帝出逃沒幾年,他們已經退化成了遊牧農奴部落,各自征伐,打來打去,黃金家族都快被殺完了。

 男人最爽的幾大樂事,一個是征服很多很多地域,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域,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用魅力迷倒無數的美女。

 朕愛江山,朕也愛美人!

 此時,北邊的朝鮮也十分猖獗,偷偷佔了不少大明領土,把疆域擴充到了鐵嶺一代,和大明的鐵嶺衛多有摩擦。

 大明可沒那必要慣著棒子。

 “此事朕意已決,好了,其他大臣可有事起奏?”

 李景隆在大明官場混了幾十年,經歷過洪武皇帝的時期,十分明白皇帝說這句話的意思,於是深吸一口氣,暫且退下。

 而他退下了,其他武將沒資格質問天子,自然也不敢說什麼。

 朱允炆心中感慨:“皇爺爺朱元璋給朱允炆前身留下來的這套班底,是真的爽啊,沒有刺頭,都是順臣,他老人家留下的威嚴如今還震懾著這幫大臣,如果換個別的青年皇帝,二十一歲登基,真不一定能壓得住滿朝文武,但是狐假虎威,藉著洪武皇帝的威嚴,自己居然沒有受到什麼反駁……”

 大臣們一邊消化之前朱允炆宣佈的重大事項,一邊有人大著膽子出來提意見,大朝會半個月開一次,朝臣很多,所以提意見的大臣也很多。

 朝中眾臣,在經過短暫的安靜後,就爆發了激烈的爭吵,而他們爭吵的主要原因,並非是在取消人頭稅,也並非是一條鞭法,攤丁入畝,火耗歸公這些稅收政策。

 這幾件事情,說起來對朝堂上的官員都有利。

 甚至對他們的大家族也很有利,因為士紳和生員有官身者有優免,稅收怎麼也收不到士大夫家族頭上,所以他們偷著樂,還能再吞一些良民的田地隱稅,順便把自己家族裡多餘的人口分家分出去,畢竟不收人頭稅了。

 世家大族,人丁眾多,取消人頭稅,他們笑的更開心,而攤丁入畝,雖說繳納的稅多了,可是可以從別處找補,因為各地收稅的是官府鄉吏,大部分地區的鄉吏,都是地方大宗族出身,自然有的是法子避稅逃稅。

 火耗歸公,那就更要咧嘴笑了。

 以前,糧長,里長收稅,還會藏私,幫著地方的百姓。

 如今全部改為官府收,火耗歸公,那官府的灰色收入等於合法化,反而糧長里長沒了收入,他們何樂而不為呢?

 朝堂上諸多大員,主要爭吵的比較兇的地方在於,諸藩王進京拜謁服喪之事,這是朱允炆昨天敲定的,他們大部分都反對藩王進京,認為這會造成朝局不穩,堅決不能讓諸藩王進京拜謁服喪,他們列舉的理由,從九邊重鎮需要諸藩王鎮守,到這些藩王鋪張浪費,路過驛站越級用度,車架壓毀民田,地方官員還得出錢接待等等。

 總而言之一句話,大明藩王絕不可進京,他們進京,大明是吃棗藥丸。

 朱允炆注意到,反對諸王進京的多是文臣。

 而且大部分是江南人士。

 他嘿嘿一笑,咧嘴不語……

 好傢伙,先前李景隆反對燕王朱棣進京掌軍,他退下了,你們這幫文臣聞到味兒,就換個方向打太極是吧……

 不得不說,這幫文官的確是當世頂級的聰明人,他們不僅擅長和稀泥,隔山打牛這一招用的也是純熟。

 江南地區賦稅重,好不容易減負,皇上要搞皇家學院,讓所有皇族都有機會掌軍,這萬一後面皇家學院出了個漢武帝式的人物,江南的世家大族,還有百姓都得遭殃。

 名義上是反對諸藩王進京拜謁服喪,潛在其實是反對燕王朱棣進京,反對皇家學院。

 同時,已經有大臣提出了削藩的理論……

 國好戰必亡!

 這是文臣們一個統一的共識,而且他們認為天朝上國征討周圍小國是很恥辱的行為,拋去上面這些狗屁大義,主要原因是,打仗打的是錢糧賦稅,九邊重鎮一直靠江南賦稅輸血,他們這些江南文臣,不想大明皇帝搞皇族掌軍這一套,善戰者無赫赫之功,大明的軍功章,除了諸將士累累血骨,還不停吸著江南百姓的民脂民膏,九邊諸藩王每年的歲俸都要朝廷賜予,大部分是江南民脂民膏供養著。

 大明的皇族如今已經很難控制,耗費太多搞得財政很吃力,你朱允炆還要給他們掌軍?讓他們接受軍事訓練?

 那以後我們這些地方大族幹屁吃,好處都讓你老朱家佔了。

 這大明江山是你老朱家的,幹我等何事?

 預判了這些反對諸王進京拜謁服喪大臣們的預判,朱允炆哭笑不得,他大爺的……

 還有一件事他沒說。

 那就是開海貿。

 他瞥了一眼夏原吉,這件事是夏原吉提出來的,他的政策建議十分好,朱允炆決定下朝之後就開個內閣會議,跟諸內閣大臣通通氣,要把江南的世家大族,富豪家族的注意力從土地轉移出去,往廣闊的海洋看去,積極發展海貿。

 一條鞭法,攤丁入畝,免除人頭稅,都有個重要前提,老百姓得吃得飽飯。

 這需要高產作物。

 番薯,土豆,木薯,這些東西都是在明末清初傳入中國,番薯很吃肥料,可以暫時緩緩,但是木薯,這個東西很值得抓。

 朱允炆舉舉手,打斷了諸多大臣的爭吵。

 “此事可容後再議,諸臣儘可上奏,朕會一一批閱。”

 他說完後,示意下一個議題,這件事就此暫歇。

 朱允炆心中想到:“等官方海貿搞起來,朕會想辦法拉你們這些世家大族下水一起搞個公司,就叫大明海貿公司,主營海洋貿易,回頭賺的多了,你們也就看不上種地那點歪瓜裂棗,而且眼界開闊了,也會主動跟著朕的腳步放眼世界,到時候可就再也不怕國家出個漢武帝一樣的人物,而是生怕皇帝是個孬種不敢開拓……”

 深吸一口氣,朝臣們又開始討論下一件事。

 這件事說起來有些扯。

 許多侍郎建議,是否給內閣閣臣加封一些虛銜,如武英殿大學士,文淵閣大學士等等,還有就是六部的通政司許可權到底有多大,什麼樣的事情才算輕,什麼樣的事情算重?大明疆域廣闊,很多事情地方縣官就自決了,能奏報到朝廷六部的,基本都是大事重事,而且因為路途遙遠,本身不著急的事情也變成了急事。

 所以文官們詢問朱允炆,能否給通政司多一些許可權?或者給地方官員多一些靈活的限度,避免出現空印案那種枉法行為。

 朱允炆又聽得笑了,這小算盤打的,他在龍椅上都聽得見。

 這明裡是給通政司明確職權,實際上是在試探內閣閣臣的底線,就是內閣閣臣的許可權到底有多大……

 小事自決,大事報內閣。

 六部很多尚書就是內閣閣臣,或者閣臣候選,這也可以看做大臣們在探索閣臣的許可權上限,表面上是通政司,實際上通政司歸六部內閣管,他們想試試朱允炆懂不懂,如果不懂,就給閣臣多邀些權。

 閣臣許可權大,也就是通政司許可權大,通政司有了權,閣臣能處理的事情就更大更重要。

 皇權和相權,天生是矛盾衝突的。

 大明沒有丞相了,內閣閣臣就是弱化版的丞相……

 朱允炆也眸子閃爍,的確,這件事還需要十分詳細的準則,不然內閣閣臣許可權大的沒邊兒,或者小的沒底。

 什麼是大事,重事?

 全在通政司這個奏摺第一道把關的地方,如今看來通政司的刀筆小吏,反倒比翰林院翰林更重要,他們是奏摺篩選的第一道關。

 朱允炆開始思索起來。

 “通政司,必須安插閣臣的心腹,但是這樣閣臣難免會有私心,把一些不利於自己的奏摺給黑了,矇蔽皇上,胡惟庸就是這麼幹的,很多奏摺都沒經過洪武皇帝,這事兒的確要有明文章程,還有多搞點監管。”

 朱允炆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太監,東廠。

 太監和文臣天生對立。

 他們一個是天子的家奴,一個是從天子手裡分權。

 關鍵就要看皇帝如何平衡權勢的中間點了……

 “當皇帝真累啊,四叔,你快起個兵吧,哎……”

 朱允炆又揉了揉腦袋,腦殼疼啊。

 其實內閣的雛形,早在洪武二十五年,太子朱標身隕後,就已經有雛形了,洪武皇帝朱元璋深感年事已高,設定了“四輔官”,又設定華蓋殿、武英殿、文淵閣、東閣諸大學士,作為顧問,來對奏摺寫出參考建議,提高批閱奏摺的效率。

 就這樣,洪武皇帝朱元璋每日平均還要批閱二百多封奏摺。

 如今朱允炆剛剛登基,就開始分權,這當然是好事。

 諸多大臣們也十分高興。

 但關鍵在於閣臣的地位和身份。

 說是閣臣的身份地位,其實更深層次在於試探皇帝能否多放權,閣臣說白了就是個參謀議政,無法做決策,拍板得皇帝批紅,所以他們嘗試用給閣臣多加一些虛銜為第一步,又用通政司的許可權上限不斷試探皇帝的底線,看看朱允炆這個皇帝是否會讓步。

 試探我的底線?我的底線是很靈活的!

 朱允炆笑了笑,道:“通政司輪流值守,六部官員交叉審閱奏摺,避免漏缺,此事簡單,可還有其他事情要奏?”

 將這件事情輕描淡寫的揭過,朱允炆有些累了,揉了揉老腰,昨晚操勞過度,哎。

 這時,刑部尚書暴昭站了出來。

 他面貌端正,剛正不阿,拱手說道:“陛下,既然臣要入內閣參預機要事務,刑部諸事難免懈怠,還請陛下免去臣刑部尚書之職。”

 大明在地方上設定三司,分別是承宣布政使司,提刑按察使司,都指揮使司,分別掌管民政,刑獄,軍政。

 刑部是提刑按察使司的直接領導,許可權極大。

 暴昭在刑部擔任主官多年,一直十分公允,深受洪武皇帝器重。

 朱允炆擺手道:“不準,朕都身兼多職,日夜操勞,暴尚書年富力強,兼管刑部又不是什麼難事,好了,朕乏了。”

 “今日早朝畢!”

 內侍王中早就看出朱允炆很累,他連忙唱喝道。

 諸臣也不好說什麼。

 內侍王中又唱道:“諸臣退朝!”

 滿朝文武,紛紛轉過身,緩步退出朝堂。

 就在這時,錦衣衛指揮蔣獻急匆匆地從後門跑了進來,他面色凝重,給內侍王中耳語一番,王中大驚,忙上前來告訴朱允炆。

 “哦?”

 “馬德,老虎不發威,當老子是病貓是吧。”

 打著哈欠的朱允炆面色漸漸冷了起來,他不是什麼善男信女,再說我他媽的是皇帝,真當老子沒脾氣是吧?

 “你去把魏國公徐輝祖叫來,命他從孝陵衛調一千精兵,把朕宮裡的護衛全都換了,內侍,宮女,都換成可靠人手,不可靠的全部殉葬,下去陪太后。”

 “是!”

 “還有,朕有件事情交給你。”

 朱允炆看向王中。

 差點把這事兒給忘了,搞錢才是正道理。

 “朕準備放一千名宮女出宮嫁人,你和蔣獻給朕好好打聽打聽,哪裡的富商多,誰家最有錢,給朕搞個名單出來,朕要給這些宮女置辦點嫁妝。”

 “先從南京城找起,比較有錢的大戶人家可以多娶幾個,到時候讓錦衣衛上門跟他們好好談,談妥後挑個黃道吉日,讓他們拿著銀票提親,朕宮裡的宮女個個貌美如花,嫁給這幫商人真是便宜他們了!”

 士農工商,朱元璋將子民分為幾等,讀書人地位最高,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,而農民和匠戶,地位比商人更高。

 但是實際上,這些年商人地位大大增強。

 娶伺候過大明皇帝的宮女哎,這幫商人不得跳起腳來,到時候隨便收個幾萬兩彩禮錢不過分吧?

 “想到很多宮女小姐姐都要嫁出去,朕真有點心動……哦不對,心痛啊。”

 臉上帶著一絲笑意,朱允炆似乎已經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,他甚至琢磨,要不要給朝中大臣也發一發,有幾個大臣可是錢不少,說不定比他這皇帝富多了,比如曹國公李景隆。

 “你們看著朕幹嘛,朕絕不是賣宮女,皇家的事,怎麼能是賣呢!?這是你情我願,郎才女貌,天生一對的事!”

 王中和蔣獻兩人腦袋搖成了糖葫蘆。

 “對對對,陛下說的都對!”

如果您覺得《我只想安靜的做個昏君》小說很精彩的話,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,謝謝支援!

( 本書網址:https://m.xiaoshuo.life/330571 )